2月4日,省《競跑者》刊發《首批“群眾天天有感微改革”,來看看試點地區的做法(上)》,嘉善縣“構建‘五環’急救鏈精準提升響應救治能力”的做法獲點贊,一起來看看吧! 嘉善縣聚焦醫療救援空窗期、公眾急救能力薄弱、設備體系不完善等難點,構建村村救、鎮級急救單元、車上急救、縣級急診中心、院內重癥聯合救治“五環”急救鏈,建立健全縣鎮村一體化急診急救體系。目前,縣域急救平均反應時間8.03分鐘,所有呼救120的危重患者全部在“黃金四分鐘”內獲得救援。 一是力量布局體系化。組建“村(社區)醫護人員+急救工作人員”的組合式“村村救”志愿者隊伍,將全縣所有網格員全部納入志愿者隊伍。 二是救援調度精準化。將志愿者信息導入120指揮平臺,依托“村村救”APP,接受縣域急救調度體系統一安排,一鍵指派500米內就近志愿者先于救護車抵達現場施救。 三是志愿者管理規范化。建立健全“村村救”志愿者管理辦法,明確日常待命、任務執行、救治成功等3大類6項保障政策。常態化開展醫療救護員職業技能項目培訓,實現100%專業持證救援。 強化“第一反應人”機制,提升“身邊人”快速施救能力
一是拓展覆蓋人群。多部門協同推動“第一反應人”覆蓋至公交司機、學校教師、養老護理員等群體,并逐步向其他領域延伸。2023年,共有16594名“第一反應人”取得救護員證。 二是提升急救能力。依托紅十字博愛家園、5G智慧健康屋、120急救站等陣地,設置25個培訓點,對公眾開展紅十字會救護員培訓,促進急救“第一反應人”擴容提質。 三是加強師資建設。常態化開展應急救護師培訓,為全社會開展應急救護培訓夯實師資基礎。2023年,新增應急救護培訓師50余名,配備二級師資93人、三級師資36人。 一是一網智享急救信息。建設縣域急救聯合質控平臺,對院前120指揮系統、醫院HIS系統、電子病歷系統等多端急救相關數據進行統一歸集,即時呈現急救信息,精準分析質控數據,實現一方接救、多方協同。 二是智能調度指導自救。完善指揮調度智慧化救援機制,在120電話接通時同步完成對患者病情的遠程評估,推動分級醫療處置。強化“首接負責人”制度,依托MPDS(急救優先調度系統)電話指導呼救者現場自救、互救。 三是精準支持院前施救。120救護車配備可視對講系統、車載醫療監護設備,智能預判抵達呼救位置、送達急診科等時間,院內實時呈現救護車上患者的醫學影像、病人體征、病情記錄等生命信息,實現院前院后無縫銜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