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嘉善縣深入推進村級民主自治建設,圍繞“集體經濟發展和順、環境宜居和美、鄉風文明和睦、村級組織治理和諧、公共服務和享”的村民自治總目標,創新打造“五和眾議”品牌,不斷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在最基層的有效實踐。 一是健全“五和眾議”制度體系。制定出臺《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高質量推進幸福家園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城鄉社區協商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全省率先開展村級議事協商試點,全域推行村級重大村務公決制度。二是搭建“有事好商量”組織架構。全市率先創新成立村務協商議事會,建立“1+7+X”議事架構,“1”是指黨組織書記,“7”是指村“兩委”成員、村監委代表、村民代表、各級政協或人大代表、社會組織代表、企業代表、熱心人士等固定人員組成,“X”是指根據議題不同,邀請涉事的利益相關方代表、政府相關部門或農村議事協商的專家學者、基層工作人員等其他議事協商者。三是打造“家門口”議事平臺。實施村級服務設施品質提升行動,高標準打造“睦鄰議事亭”“紅茶坊”等村民家門口的協商陣地,常態化開展板凳議事、廊下說事、民情懇談等議事活動,及時收集和發布議事協商的信息,實現議事零距離。兩年來,全縣共開展村級協商議事活動1281次,破解村級治理難題690個。 一是細化“三類”議事清單。圍繞村民關心關切、村級組織重點發展、上級黨委政府部署落實等三大類公共事項,制定出臺《村級議事協商目錄清單》,明確村級議事協商事項五大項55小項,通過目錄清單,清晰界定議事會研究事項的范圍和內容,提高決策效率。二是創新“四項”參與機制。構建多元參議機制,發動村內在冊黨員、企業家、志愿者等骨干,積極參與村級治理。拓展需求定議機制,以需求為導向,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探索村規納議機制,以制定完善村規民約為重點,將議事協商納入村規民約中。實施文化促議機制,通過開展各類文體活動,為村級議事協商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三是規范“五步”議事程序。第一步提題點題,由村民提出和村級組織點出要議事協商的事項。第二步審題確題,村兩委根據提題點題的事項,凝練和確定要討論的方案。第三步議題商題,根據議題范圍、涉及面等,召集利益相關者開展議事協商。第四步分題決堤,由參會的各方對協商形成的基本共識進行表決,形成協商意見。第五步亮提督題,對議事成果及成果實施進行公開公示,全程監督。 聚力“全鏈條”運行,推動議事協商落地見效
一是強化成果轉化。及時匯總整理議事會上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交辦村兩委實施。比如干窯鎮范東村、范涇村等8個村(社區)創新建立了跨區域的聯動協商機制,打造了“窯望豐贏 共富工坊”,抱團發展稻米、草莓等主導產業,通過“共富”協商聚資源、聚人心、聚合力。二是強化質效評價。堅持問效于民,建立跟蹤問效、回訪、評價等機制,通過書記接待日、民情民意提交日等活動,進一步細化議事范圍,把更多村級事項納入議事協商清單,加強對協商成果的跟蹤反饋,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三是強化監督管理。通過建立議事協商督導機制,成立由鎮聯村組、村民代表等組成的議事協商督查小隊,對議事協商流程規范落實情況進行全流程、全方位督查,形成議事協商的閉環,實現議事成果由“議得好”到“辦得好”轉變,有效保障村民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