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縣以“善文化”縣域人文品牌建設為總抓手,通過“善文化”的挖掘、宣傳、教育和踐行,努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高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社會文明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一間小院、幾把竹椅,在魏塘街道魏中村“平安小院”里,網格員、新居民、本地居民坐在一起歡聲笑語不斷。“大家每天都來這里聊聊家常,放松放松。”新居民沈英告訴記者,她是這里的常客,自從有了“平安小院”,周邊鄰里都喜歡來這坐坐,彼此熟悉了,生活氛圍也更和諧了。 “我們這里共有居民501戶,其中出租戶450戶,常住人口1309人,流動人口5622人,外來人口高度倒掛,新居民集聚現象突出,人員構成復雜,屬于各類隱患矛盾、治安警情高發頻發地塊。”魏中村黨委委員盛俊杰介紹,為最大限度整合基層網格和警務管理資源,建強最小治理單元,該村創新打造“平安小院”模式,以小院為“據點”,定期召開網格懇談會,村兩委班子、網格員、輔警、新居民、房東等圍坐暢談,為村莊治理、平安建設出謀劃策,構建和諧關系,將服務窗口搬到群眾“家門口”,推動基層社會治理效能躍升。 “現在都像一家人了,不管是本地居民還是新居民,有矛盾大家一起解決,有好東西也想要一起分享。”盛俊杰介紹,他們通過“平安小院”這個陣地,營造了新老居民和諧相處、五湖四海一“嘉”親的良好局面。 善論引領、善聚人心、善誠服務……我縣正通過“善文化”建設,不斷提升幸福溫度,彰顯治理效能。 “我要兌換三卷垃圾袋、一瓶洗潔精。”在羅星街道李家社區,新居民方露正通過“微嘉園”平臺及積分兌換系統兌換生活用品。 李家社區地處城郊接合部,作為縣城區內新居民重要集聚地,新居民人數達1700余人,占社區常住人口的60%。為推進社區治理新發展,李家社區將連心服務融入新居民,用好社區治理“服務臺”。建設新居民服務驛站,為新居民提供培訓、學習及各項便民服務。 “我們每年召開意見征集會20余次,參與居民900余人次,收集意見建議50多條,整合三個協商議事平臺,成功協商破解‘新居民租房管理’‘垃圾分類’‘停車秩序’等十多個難題。”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以“善”惠民,在社區內營造出了崇善、向善、揚善、行善的濃厚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