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嘉善縣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南湖重要講話精神,緊密結合省委第十四屆二次全體會議和市委第八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各項決策,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大力弘揚“紅船精神”,秉持“浙江精神”,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路子闊步前進,全力打造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升級版(以下簡稱示范點升級版)作出了全面部署。 一、打造嘉善示范點升級版,必須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路子走下去 (一)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為嘉善示范點建設指引正確方向。嘉善示范點建設凝聚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三次到嘉善視察指導,針對嘉善發展實際,要求同時做好轉變發展方式、主動接軌上海、統籌城鄉發展三篇文章,為嘉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08年學習實踐活動期間,嘉善成為習近平總書記當時的基層聯系點。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嘉善視察指導,要求嘉善努力把聯系點辦成示范點,為嘉善發展改革大計謀劃了目標藍圖、注入了強勁動力。已先后14次作出重要批示、4次講話肯定,特別是2012年9月、2016年4月兩次批示,分別為示范點建設方案和發展改革方案在國家層面批復實施指明了方向,推動示范點建設不斷升級。習近平總書記對嘉善的關懷指導就是對全國縣域發展的殷切希望,全縣上下要倍加珍惜習近平總書記長期以來指導嘉善實現跨越式發展、歷史性變革的成績,繼續當好縣域在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的先行者和排頭兵。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嘉善示范點建設的行動綱領和根本指南。黨的十九大是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必將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歷史進程中一座光耀千秋的里程碑。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又一次與時俱進,對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極其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要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準確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義,既要全面理解、系統把握,又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把著力點聚焦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上,聚焦到5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和發生歷史性變革上,聚焦到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論斷的深遠影響上,聚焦到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的重大決策部署上,聚焦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是深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擁護和信賴的領導集體上,聚焦到習近平總書記是全黨擁護、人民愛戴、當之無愧的黨的領袖上。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嘉善示范點建設的行動綱領和根本指南,繼續發揮示范點的引領示范作用,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嘉善的生動實踐。 (三)嘉善示范點要建設成為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縣域示范點。新思想引領新時代。嘉善示范點建設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正確方向闊步前進,這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際行動,也是滿足全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動力。全縣要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市黨代會精神,大力弘揚“紅船精神”,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圍繞成為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縣域示范點的目標要求,著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引領區、城鄉統籌先行區、生態文明樣板區、開放合作先導區、民生幸福新家園建設。到2020年,全面完成嘉善示范點建設任務,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濟發展質量顯著提升,城鄉發展更加協調融合,生態文明制度更加健全,開放合作取得重大進展,社會文明水平進一步提升,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持續提高。展望2035年,實現經濟更加發達、社會更加文明、生態更加優美、生活普遍富裕,縣域綜合實力、競爭力、影響力大幅提升,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提前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現代化進程走在全國前列。 二、打造嘉善示范點升級版,必須堅定不移深化“四區一園”建設 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按照省委“四個強省”工作導向和“特富美安”新要求,不斷深化示范點“四區一園”建設,突出工作重點,完善工作思路、實現路徑、有效載體,打造嘉善示范點升級版,努力成為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縣域示范點。 (一)建設產業轉型升級引領區,著力在振興縣域實體經濟、全面增強創新動力上下功夫。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深入貫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按照“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要求,加快形成產業發展新格局。構筑大平臺。貫徹省委“大灣區”戰略部署,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整合提升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姚莊經濟開發區等產業平臺資源,積極尋求對外合作,打造產業合作大平臺。加快嘉興綜合保稅區B區建設,復制上海自貿區更多成熟經驗,大力發展進口貿易、保稅物流、跨境電子商務。依托省級通信電子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創建,深度參與滬嘉杭G60科創走廊建設,整合華夏高鐵新城、歸谷智造小鎮、科創中心等創新平臺,積極打造科技新城,努力成為G60科技大走廊的重要節點。引育大項目。堅持招商選資“一號工程”,強化大項目招商、產業鏈招商,創新招商方式,提升招商實效,全力引進世界500強、央企國資、行業龍頭企業和總投資50億元以上大項目。積極謀劃推動一批對嘉善產業發展有全局帶動作用的重大項目,深入開展“獨角獸”“隱形冠軍”“三名企業”培育等行動,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加大企業股改、掛牌及上市培育力度,形成上市梯隊。發展大產業。實施“中國制造2025”嘉善行動,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積極發展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通用航空、人工智能等成長型產業,支持木業、紐扣等傳統產業做優做強,探索建立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打造一批“品字標浙江制造”品牌,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樓宇經濟,積極發展科技信息、現代金融等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打造上海現代服務業拓展延伸的重要承載地,創建成為省級服務業強縣。推動大創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用足用好科技、人才新政,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打造長三角縣域創新高地。強化人才強縣建設,實施“菁英匯善”計劃,注重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并舉,制定人才項目快速評審機制,建立柔性引進人才機制,建設高效便捷的服務環境和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 (二)建設城鄉統籌先行區,著力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度推進城鄉融合上下功夫。堅持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雙輪驅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提升城鄉建設整體水平,推動城鄉深度融合發展,確保城鄉統籌發展水平繼續走在全國、全省前列。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認真踐行“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制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劃。以農房集聚為核心,推進農民生活方式轉變,加快各鎮(街道)中心集聚點和公寓安置房規劃建設,引導農民轉變思想觀念、轉變居住形態,以農民市民化促進農民生活城鎮化。以農田集中流轉為核心,推進農民生產方式轉變,推進全域土地整治,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休閑農業、都市農業等新型農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民就業職業化。加快中心城區能級提升。加快推進高鐵新城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提升中心城區綜合服務功能,打造產城融合城市新地標。加快“網之城”市政配套設施建設,推動人氣、商氣加快向城市南部集聚。加快老城區有機更新,推進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城中村改造、危舊房治理等工作,加強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提升城市能級和品位。加強中心城鎮集聚功能。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化姚莊、西塘省級小城市培育和天凝省級中心鎮建設,不斷提升其他各鎮(街道)對人口、產業的集聚功能,發揮中心城鎮在統籌城鄉中的重要節點功能。不斷提升巧克力甜蜜小鎮、歸谷智造小鎮建設水平,加快推動特色小鎮梯度培育,積極探索以產業為核心的產城融合發展之路。 (三)建設生態文明樣板區,著力在推進綠色發展、全力打造美麗嘉善上下功夫。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低碳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抓好全域旅游。全力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大云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整合提升西塘古鎮5A級景區、大云省級旅游度假區等旅游平臺,開展A級景區村莊培育創建,打造南部田園水鄉風光線和北部生態水韻風情線,促進旅游業與產業轉型升級、現代農業發展、田園綜合體建設、環境整治等有機結合,將全縣打造成三產融合、宜居宜業宜游的“大花園”。抓好環境整治。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推進“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五氣共治”,深化大氣、土壤和水污染跨區域聯防聯治,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實現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建立健全環境長效管理機制,不斷改善城鄉環境面貌。抓好“四美”建設。深入推進以美麗縣城、美麗城鎮、美麗鄉村、美麗通道為核心的“美麗嘉善”建設,大力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等創建工作,實施平原綠化造林工程,加快城市綠道建設,形成水、綠共生互融的城鄉生態系統,加強特色自然村落的保護開發和農居建設,全力打造美麗鄉村精品村。 (四)建設開放合作先導區,著力在全面深化接軌上海、提升開放水平發展上下功夫。堅持國際化視野,發揮嘉善作為浙江接軌上海橋頭堡的區位優勢,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深化對內對外合作交流,實現與大都市區融合發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深化接軌上海。深化與上海在招商、產業、貿易、金融等領域合作,加強與上海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合作對接,復制和推廣上海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和改革經驗,積極承接和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吸引更多的高端項目、人才、資本落戶嘉善。深化浙滬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全力推動“上海之窗·楓南小鎮”建設,打造成為浙江通向上海的門戶和上海通向浙江的窗口。積極推動與上海在住房、教育、醫療、社保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擴大同城效應,努力成為上海大都市的衛星城。構建省際“大通道”。謀劃實施“113”省際交通互聯互通工程,在全省“大灣區”“大通道”建設的框架中深入謀劃連通上海、江蘇的高速、國道、省道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積極爭取并配合嘉興市開通至上海的市郊列車,加密嘉善南站高鐵停靠班次,構建嘉善到上海、杭州、寧波、蘇州等周邊大城市1小時交通圈。開展對外合作。加快推進中荷(嘉善)產業合作園、海峽兩岸(嘉善)青年創業創新試驗區建設,努力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企業和人才到嘉善創業創新,推動嘉善企業走出去開展合作,提升發展空間。 (五)建設民生幸福新家園,著力在改善民計民生、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上下功夫。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實辦好民生實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縣人民,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千方百計富民。深化大眾創業促進機制改革,實施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帶動高校畢業生、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探索縣域城鄉居民增收機制,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保障水平。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積極推進省級住房租賃試點工作。持之以恒惠民。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加強區域道德文化品牌建設,全力打造“善文化”升級版。推進博物館、圖書館等縣級重大文化設施建設,構建以農村文化禮堂、社區文化家園、企業文化俱樂部、農戶文化庭院等為主陣地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出一批反映新時代美好生活的主旋律標志性文化產品。加大學前教育投入力度,高質量普及15年基礎教育,積極開展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試點改革,加強職業教育特色優勢專業建設,大力引進高等院校。推進健康嘉善建設,加快醫療衛生重點項目建設,加快縣域醫共體建設,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深入開展省級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加快縣社會福利中心等項目建設,深入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全面放寬養老服務市場。全力以赴安民。深化“平安嘉善”建設,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精準化、信息化、社會化水平,切實抓好安全生產、消防安全、食品藥品安全、新居民管理、網格輿情管理等工作。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化解工作體系,加大信訪積案化解力度,完善“五張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實現智慧安防全域覆蓋。構建以群眾獲得感為核心的平安建設成效評價體系,打造“全省平安建設示范區”。推進“法治嘉善”建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構建政府治理、經濟治理、社會治理有效集成的“縣域善治”體系。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推動群眾有序參與基層民主管理。 (六)爭當全面深化改革排頭兵,著力在先行先試探路、體制機制創新上下功夫。堅持改革不停步、不松勁,用足用好示范點先行先試探路權,在更高起點謀劃推進改革,狠抓改革落地落實,努力形成一批嘉善改革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實踐成果。深入推進全局性的改革。堅決將“最多跑一次”改革進行到底,進一步打通“數據孤島”,推行綜合窗口無差別受理,深化企業投資項目高效審批改革,全面推行“紅色代辦”服務。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標準地+承諾制”改革,探索以差別化政策倒逼現有企業轉型提升,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要素配置市場化等各領域改革。深入推進基層治理“四個平臺”屬地管理、全科網格、綜合指揮、運行機制建設,加快實現綜合信息平臺集成化、個性化、智慧化,努力打造數字化背景下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嘉善樣板。全面推進發展急需的改革。切實抓好示范點建設重大改革任務,落實“縣領導領銜、項目化管理、時序化推進”等制度,推動支撐重大平臺建設的基礎性改革和配套推進農村產權制度等改革實現突破。深刻把握十九大報告中蘊含的改革精神、改革部署、改革要求,全力謀劃實施一批發展急需、民心所向的改革試點。加快推進改革成果鞏固深化。加強改革試點定期評估,全面推進未完成改革,進一步鞏固已完成改革,形成新的成果和嘉善改革品牌。加強改革總結提煉和宣傳推廣,爭取在全縣面上甚至更高層面復制推廣。進一步發揮好改革督察“利器”作用,確保改革落實落地。 三、打造嘉善示范點升級版,必須以“紅船精神”引領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堅定不移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為奮力建設嘉善示范點升級版提供堅強保證。 (一)切實強化政治建設。旗幟鮮明講政治是嘉善示范點建設的政治靈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忠誠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領導核心地位作為最大的政治,把習近平總書記對嘉善的關懷激勵作為政治動力,把嘉善示范點發展好、建設好作為政治考驗,堅決尊崇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嚴格執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加強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黨性鍛煉,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增強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的根本政治擔當。 (二)切實強化思想建設。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迅速掀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黨的十九大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堅持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嘉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相結合,把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檢驗黨員干部理論水平和執政能力的根本標準,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基層一線。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弘揚“紅船精神”,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更好擔負起時代和人民賦予的重任。 (三)切實強化干部隊伍建設。認真落實好干部標準,提拔重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全面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提升各主體、各部門好班長好班子好梯隊建設水平。全面推進干部隊伍綜合素質、專業能力建設,突出戰略謀劃力,注重革新創造性,增強干部隊伍把嘉善示范點發展改革工作進一步推進深入的本領。優化完善領導干部結構,培養儲備在工作一線能吃苦、愛實干、善創新的年輕干部。完善干部考核評價制度,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打造人才生態最優縣。 (四)切實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堅持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突出政治功能,提升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水平,深化基層黨建整鄉推進、整縣提升,把基層黨組織打造成為示范點建設的堅強堡壘。壓實黨委(黨組)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高標準落實農村基層黨建“浙江二十條”,增強鎮(街道)黨委統領統籌作用,選優育強農村基層組織帶頭人。擴大基層黨組織有效覆蓋,抓好機關事業單位、街道社區、學校醫院、兩新組織、國有企業等基層黨建工作,構筑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基層黨建新格局。堅持“三會一課”制度,豐富創新基層黨建活動和方式。擴大黨內基層民主,推進黨務公開。拓寬黨員發展渠道,注重從青年農民、高知識群體等組織中發展黨員。 (五)切實強化黨風廉政建設。深化作風建設,高標準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精神,堅決防止“四風”等不良作風反彈回潮,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建立健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深化監察體制改革,推進縣級黨委巡察工作,實現黨內監督與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有機結合。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堅決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問題,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講黨性、守紀律、作表率。強化黨委(黨組)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深化“水鄉清風”廉潔文化品牌建設,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 同時,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支持人大、政府、政協和監委、法院、檢察院依法依章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發揮作用。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落實黨管武裝政治責任,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做好黨外知識分子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工作,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翻篇歸零再出發的精神姿態,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實干勁頭,奮力把嘉善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成為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縣域示范點! |